南锣鼓巷餐厨垃圾惹恼居民,愁坏商户,怎么破解偷倒困局?

刚刚过了暑期旅游旺季,又迎来“金九银十”,南锣鼓巷及周边胡同的游客摩肩接踵。街巷阡陌不仅承载着居民生活的柴米油盐,也满足了游客吃喝玩乐的需求,人间烟火的背后是需要调和的居商矛盾。偷倒进居民桶站的厨余垃圾,不仅脏了环境、恼了居民,也违背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的相关要求。

从属地及执法部门的角度看,偷倒行为得管,但调查取证的难度不小。记者跟随交道口街道工作人员展开了为期一个月的走访,广泛听取居民和商户的意见建议,最终找到了破解偷倒困局的突破口:优化调整垃圾清运协议。产生厨余垃圾的商户情况各不相同,如何为他们量身定制垃圾清运办法,相关各方坐下来一起商量。

居民困扰

天刚亮垃圾桶就满了 泔水味刺鼻

南锣鼓巷是京城有名的商业街,大大小小的门店由南向北贯穿了整条街巷。属地统计,南锣鼓巷的商业门店共有168家,“六小门店”居多,其中餐饮门店超过90家。但是对于这里的居民来说,南锣鼓巷更是他们天天生活的家。据统计,南锣鼓巷的居民有一百六七十户,加上相连的周边胡同,居民总数超过300户,民生与营商环境需要兼顾。

在南锣鼓巷内,物业设置了70余处垃圾桶,不仅服务居民,也服务广大游客,唯独不是给商户使用的。依照《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相关要求,非居民排放单位应当单独收集其产生的垃圾,并委托有资质的生活垃圾收集、运输、处理专业服务单位进行集中处理。

不过,今年进入旅游旺季以来,部分商户向居民使用的垃圾桶内偷倒垃圾的现象多了起来。不仅在南锣鼓巷,整个交道口街道辖区的胡同平房区还另设有108个垃圾分类桶站,也或多或少出现了垃圾偷倒的现象。

胡同的分类垃圾桶站前,堆满商户偷倒的垃圾。

“凌晨和傍晚,这样的问题最多。”时间一长,居民总结出了规律。按照物业服务的要求,保洁人员每天早7点前就会完成当日的首次垃圾清运。起得早的居民一出门,常常看见胡同的垃圾桶里堆满散发着异味的黑塑料袋。居民说,一天刚开始,垃圾桶就满了,这些黑塑料袋里装的都是餐馆产生的厨余垃圾。有时垃圾桶里放不下了,干脆就堆在地上。餐馆做饭和居民家不一样,垃圾比较杂,更容易臭,即便是清走了,袋子洒出来的汤汤水水,搞得周边都是泔水味。除了清早,傍晚居民回家时,垃圾桶里也常常堆满鼓鼓囊囊的黑塑料袋,臭味四散,满地油污,更令大家不胜其扰。

“他们在胡同里开店,买卖兴隆。产生了垃圾,遭殃的却是住在这里的老街坊,这公平吗?”居民的话,把垃圾偷倒的问题点明了,这不仅是环境卫生的问题,更牵扯着居商矛盾。

执法难题

深夜蹲守取证也难治本

其实商户偷倒垃圾的现象,属地早就关注了,可难点在调查取证上,想从一袋垃圾顺藤摸瓜找到偷倒的门店实属不易。

交道口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张晓刚让记者看了一段胡同的监控视频。5月14日凌晨2点多,一名男子拉着小推车来到南锣鼓巷周边的一条胡同里,车上满载厨余垃圾,见四下无人,该男子将车上的垃圾倒进了居民的分类桶站。看似铁证如山,可从执法角度讲,这段视频缺乏太多细节:小推车上没有门店的店名,偷倒垃圾的男子戴着口罩,看不清面目。从位置上判断,这处桶站似乎更是经过“精挑细选”的,桶站的位置几乎是监控探头的死角,偷倒过程中,大多数时候该男子的半个身子都在画面之外。

商户凌晨在南锣鼓巷周边胡同里偷倒垃圾,专挑监控死角位置的桶站。

执法人员发现,很多偷倒垃圾的商户学会了“打游击”,他们大多是带着垃圾走街串巷,专找那些离门店远、监控力量弱的地方偷倒垃圾。想从黑塑料袋里找到确凿证据,希望也不大,商户根本不会把带有自家店名标志的东西留在袋子里。

张晓刚说,要分辨垃圾是居民扔的还是商户扔的非常容易,但要追查这些厨余垃圾的来源,难度就大了。有几次,居民集中举报了几个点位,为了调查取证,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连夜蹲守,至少从半夜12点一直蹲守到凌晨2点,“但这样的行动一来无法起到根治作用,二来会牵扯相关各方太多的精力。”

在日常管理上,社区也得紧盯垃圾偷倒的问题,一刻不敢松懈。南锣鼓巷社区卫生主任李香莲、福祥社区卫生主任朱雪丹都有这样的感触。她们说一旦看到居民在微信群里反映垃圾桶满溢的情况,就得赶紧找物业协调保洁人员处理,“好处理的是垃圾桶里的黑塑料袋,难处理的是居民心里的不满。”

商户牢骚

垃圾清运时间不灵活 费用有点贵

“居民是人,商户也是人,垃圾桶就在那儿摆着,我们怎么就不能倒垃圾呢?”7月,有商户拨打了市民热线12345,说想不通垃圾桶为啥不让商户用。

虽然《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有明文规定,商户的困惑看似站不住脚,但成了破局的关键。交道口街道市民诉求处置中心副主任陈立倩说,《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自2020年5月正式实施。2021年9月,辖区进行非居民厨余垃圾计量收费,大部分商业门店就厨余垃圾清运问题达成了广泛的共识,各家签署垃圾清运协议,注册非居民排放登记代码,垃圾由环卫部门负责单独清运。

3年过去,辖区的商户不断更迭,可能一部分新来的商户忽略了相关规定。另一方面,这几年的变化太大了,过去有疫情的影响,现在有网红经济的助力,营商环境在变,业态也在变,早先的规则也可能适应不了商户在垃圾清运方面的个体化需求。这可能是偷倒垃圾现象出现的更深层次原因。

有了这样的判断,今年七八月间,记者跟随陈立倩及街道相关职能科室的工作人员,对辖区的“六小门店”展开了一个月的走访,广泛听取商户面临的困难,果真发现了痛点。

“平时你们的厨余垃圾放哪儿?找谁清运的?”听记者这样问,一位餐饮企业的负责人打开了话匣子。他说,他的店今年新开张,店里专门设置了存放厨余垃圾的地方,远离后厨并由专人操作,以保障卫生。可初来乍到,确实不知道找谁清运,生意好的时候店里存放的垃圾特别容易满溢。为了应对,他找了街边的环卫师傅帮忙,但环卫师傅的时间没办法固定,如果赶上用餐高峰的时候来就很尴尬。垃圾桶得从堂食区拉出去,客人别说闻见异味了,看见垃圾也倒胃口。若是师傅提前来了,晚间产生的大量厨余垃圾就没人帮着清运了。

除了不清楚垃圾清运协议,还有一些商户已经签署了协议,但在实际经营过程中发现,垃圾清运的支出有点高。比如一家冰淇淋店的负责人说,根据垃圾产生量的不同,清运费用也不相同。其他垃圾最低一档是60升每桶缴纳7元,厨余垃圾为120升每桶缴纳33元,不满一桶按照一桶计。“这就意味着我每天最少都得交7元钱的其他垃圾清运费和33元的厨余垃圾清运费。但是我们家的垃圾最多就是纸托、碎掉的冰淇淋蛋筒,周一到周五总共才产生50升垃圾,周末游客多的时候垃圾才多一点。”

还有商户提到,营商环境越来越好了,他的店铺发展起来了,现在除了旗舰店,还在周边开了其他的小门店,但每开一个新店都得注册一个新的非居民排放登记代码。“我新开的店小,流水少,垃圾产生量也很小,凭啥和旗舰店交一样高的垃圾清运费?”

更多商户提到,他们的门店都在胡同里,把垃圾定时送到指定的垃圾清运车处不方便。通过一个月的走访记者发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虽然都不能成为偷倒垃圾的正当理由,但在垃圾清运的问题上,商户们或多或少都有实际困难。

多方商议

垃圾清运协议可个性化定制

在了解到商户的难题后,属地搭建平台,8月底专门为商户垃圾清运开了一场协调会,来参会的有街道、社区、物业的工作人员,有综合行政执法队的执法人员,还有商户代表。这一场协调会,不仅向广大商户普及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的相关要求,更结合商户需求,进一步优化垃圾清运协议。

南锣主街物业负责人石海辉告诉记者,根据商户提出的清运难题,物业制定了相应的解决办法。首先在清运时间上,辖区的商业门店一般会营业到晚9点或晚10点,一些门店较小,店内无法长时间存留垃圾,尤其是容易产生异味的厨余垃圾。为此,物业专门用垃圾清运车帮助商户清运垃圾,每天清运5次,保障门店的清洁,最晚的一次从晚上10点开始,保障大多数门店当日垃圾当日清。在费用方面,垃圾清运费并入物业费,根据门店的平米数及各店的实际经营情况会有不同程度的折扣。

平房物业负责人李继平说,他们的办法与南锣主街物业有所不同,在南锣鼓巷之外的其他胡同,垃圾清运的费用有明确标准,分别为240升每桶29元,120升每桶14.5元,60升每桶7元。为了让“六小门店”垃圾清运收费更为合理,各方商量决定采取“拼单”的办法。以冰淇淋店为例,该店可以与周边两个垃圾产生量也较小的门店凑成一个“单元”,这样三家凑出一小桶垃圾,每家只需要支付三分之一的清运费用。对于开了分店的商户,垃圾产生量不多的分店同样可以自行“拼单”,“比如旗舰店交全额,两家分店均支付半价,这样费用就降下来了。”

商户如果自行把垃圾送到清运车处不方便,物业保洁人员会帮忙上门清运。

由此,垃圾清运协议打破了2019年定下的老规矩,不再“一刀切”。属地还联合物业进行着新的尝试。在南锣鼓巷及周边的胡同里,咖啡店不少,经营咖啡店会产生一种特殊的垃圾——咖啡渣,算厨余垃圾,经营的门店需注册非居民排放登记代码。咖啡渣的产生量较少,但多数咖啡店周边找不到合适的商户来“拼单”缴纳垃圾清运费。李继平说,目前他们正在尝试由物业来注册非居民排放登记代码,使物业成为对接环卫部门的一级用户,然后集合多家咖啡店,让这些门店成为二级用户。“由物业到各家咖啡店去收集咖啡渣,再交给有消纳资质的单位,这样测算下来,各家咖啡店最多能把这部分费用减少到原来的七分之一。”

交道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冉告诉记者,垃圾清运协议的优化,是相关各方商量的结果,是更符合实际情况的垃圾清运协议,所以更多商户就愿意遵守,自觉保障清运中各环节的规范化。9月份以来,从市民反映的情况看,垃圾偷倒的情况已有好转。在垃圾分类问题上,更核心的工作是垃圾减量,既是目的,也是进一步减轻商户垃圾清运支出负担的办法。

记者:景一鸣

Tags: